本會聯合主辦“2019全國兩會精神宣講分享會”

2019-03-20

王志民主任發表演講

分享會現場

      3月20日下午,本會與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聯合舉辦 的“融入發展創新,同心同向同行——2019全國兩會精神宣講分享會”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分享會由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施榮懷會長主持,本會唐英年會長致歡迎辭,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鄭翔玲主席致謝辭。

    全國人大代表、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王志民擔任主講嘉賓。他以《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 不斷推進香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為題,向在座近1500位來自香港社會各界的代表人士宣講兩會精神。王主任的報告分為四個部分(詳細內容請見附錄),他首先介紹了今年全國兩會的重要意義和取得的豐碩成果,也強調了香港只要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就一定能牢牢把握機遇、找准商機,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香港自身更    好的發展。

唐英年會長致辭

之後,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全國人大代表朱葉玉如、全國政協委員樓家強分別結合自己參加兩會、學習兩會精神的體會,與現場嘉賓分享了感受和收穫。

分享會現場

左起:鄭翔玲、王志民、唐英年、施榮懷

附錄:

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
不斷推進香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在2019全國兩會精神分享論壇上的主題演講
(2019年3月20日)
王志民

尊敬的唐英年會長、鄭翔玲主席、施榮懷會長三位發起人,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3月3日至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北京勝利召開。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向來是國家重大政策信號集中釋放的重要平台,一直被世人當作觀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風向標”和“晴雨表”,更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發展的“中國之窗”。今年的全國兩會,是在我國改革開放40年後的第一個春天召開,是在特殊的歷史節點和時空背景下召開,更是備受關注。面對過去一年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去年兩會產生的新一屆中央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將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面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大歷史任務,在今年這一關鍵之年中國將推出哪些新的政策舉措?這些都在今年兩會給出“中國答案”“中國方案”。

在座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是今年全國兩會的親歷者和參與者,更多的其他嘉賓朋友通過媒體報導也一定會對兩會有所了解。下面,我重點從四個方面與大家分享對今年全國兩會精神的理解和體會。

一、今年全國兩會成果豐碩,提供了令世人信服的“中國答案”“中國方案”,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港區代表委員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貢獻了“特區智慧”“香港力量”

今年全國兩會審議批准了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審查了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審議通過了外商投資法,共計“七個報告、一部法律”。

這“七個報告”都“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所謂“接地氣”,就是這些報告的內容都很實,都反映了我們大家共同奮鬥所取得的成果,都是我們身邊正在經歷的和未來要做的事情;所謂“接天線”,就是這些報告都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展現了過去一年我們國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新實踐、新成果、新思考和將要實現的新發展,深刻彰顯了我們國家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又邁出了新的步伐,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新年賀詞中所說的“2018年,我們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

這“七個報告”都“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所謂“接地氣”,就是這些報告的內容都很實,都反映了我們大家共同奮鬥所取得的成果,都是我們身邊正在經歷的和未來要做的事情;所謂“接天線”,就是這些報告都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展現了過去一年我們國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新實踐、新成果、新思考和將要實現的新發展,深刻彰顯了我們國家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又邁出了新的步伐,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新年賀詞中所說的“2018年,我們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

。外商投資法是我國外商投資領域新的基礎性法律。既是我國法律體系歷經改革開放40年發展日趨成熟的重要體現,也是國家法治建設與改革開放相伴同行、相得益彰的嶄新實踐,更預示著包括廣大港商在內的全世界投資者將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成就更多更精彩的“春天的故事”。不僅如此,我們香港同胞特別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成為這次全國兩會的熱點議題。港區代表委員的積極建言獻策,都為共建、共享大灣區共同家園貢獻了“特區智慧”“香港力量”。

兩會取得的這些重大成果,既向全世界揭示了過去一年我們戰勝風險挑戰、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中國答案”,又向國際社會展示了我們未來堅持改革不停歇、開放不止步的“中國方案”,得到了國際社會普遍讚譽。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文稱,各國擴大市場開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這次《外商投資法(草案)》順應了當前的大趨勢;美聯社援引一份報告表示,這些安排反映出中國“大力促進增長的努力”,減稅提議將使消費者和企業擁有“巨大的購買力”;朝日電視台推出報導中國兩會的節目並發表評論認為,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技術改革和扶貧政策問題,中國將加大力度,推出相關政策,等等。所有這些報導和評論,都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今年兩會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力,也凸顯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國分量。

兩會取得的這些重大成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指路引航,團結帶領包括廣大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凝聚著包括港區代表委員在內的兩會代表委員的智慧。據統計,這次兩會期間,港區代表發言累計達189人次,平均每場發言14.5人次,最多一場發言人數達到19人次。韓正副總理親自參與香港代表團審議,表示聽了香港代表的發言很受啟發,到會的有關部委領導也都對香港代表發言質量表示讚賞。港區代表還在會議期間提出建議193件,得到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有多位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的修改建議被報告起草組採納。港區委員也積極踴躍建言獻策,累計提交大會提案493件,發言近1000人次。其中,兩位港區委員分別以《維護“一國兩制”、堅守“三條底線”》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熱切期待兩岸統一到來》為主題所作的大會發言,都得到了全體政協委員的高度認同和讚賞。在這裡,我們要特別為凌友詩委員點贊。凌委員的大會發言真誠述說了自己作為台灣人到香港學習工作生活、再到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心路歷程,表達了作為中華兒女期盼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的真情實感,引發了全國政協委員的強烈內心共鳴,在短短9分鐘的發言中贏得了13次響徹全場的自發的熱烈掌聲。凌委員的發言是真誠的,是中華兒女愛國情懷的真心流露,我們應當尊重這種真誠,尊重莊嚴的大會堂裡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們發自內心的熱烈掌聲,尊重我們中華民族熱切期待祖國完全統一的共同情感。

港區代表委員們的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生動反映,是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訪問團時提出的“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對外開放,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
要求的生動體現,為促進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促進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爭取更多“改革紅利”“開放紅利”貢獻了“特區智慧”“香港力量”。

二、習近平總書記六到團組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強了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創造新的更大奇蹟的信心和決心,對我們不斷推進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到全國政協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和全國人大內蒙古、甘肅、河南、福建、解放軍和武警代表團親自參加審議,面對面聽取了48位代表委員發言,與基層直接“連線”,傾聽聲音和意見。在與基層代表委員充分互動、交流意見建議後,總書記圍繞文藝社科、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創造、兩岸融合發展等重大工作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強調,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要“圍繞著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來實踐”,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人民領袖無比深厚的為民情懷,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令代表委員動容,讓人民群眾暖心。總書記在講話中響鼓重錘、反复叮囑的綠色發展、脫貧攻堅等問題,是總書記從基層走來的長期從政路上所一以貫之和始終關注的大事、要事。早在福建、浙江工作時期,他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真扶貧、扶真貧”等重要觀點和理念。這些無不讓我們再次深刻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源於孜孜不倦的實踐和探索,體現的是歷史的長遠眼光、縝密的戰略思維和深刻的洞察力與博大的領袖胸懷,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國家繁榮富強和推動“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不僅對開好今年全國兩會、做好今年黨和國家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且進一步豐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總書記的系列重要指示,既是對有關團組和省區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全國提出的要求,對辦好香港的事情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特別是為我們在新時代共同書寫好< b>“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的宏偉篇章提供了根本指引。關於這一點,我側重從五個方面談些體會:

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社科工作的重要指示,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更好地傳承發揚中華優秀文化,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習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文藝社科工作者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指明了新時代文化文藝工作和哲學社科工作方向,激勵我們以偉大作品書寫偉大時代、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以優秀文化建設文化強國。

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積極深化粵港澳生態環保合作,共同建設美麗宜居的大灣區共同家園。習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概括了“四個一”: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 “四個一”反映了中央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和戰略考量,體現了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凸顯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國家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中華民族的千秋大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效果有目共睹。中國已經是世界上首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並已形成全世界最大的污水處理能力。路透社報導稱,“中國正在贏得對抗污染的戰爭。如果情況持續得到改善,民眾的整體健康狀況也會有顯著提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研究表明,過去近20年地球表面共新增植被面積相當於多出一塊亞馬遜雨林,中國通過植樹造林和土地集約化就貢獻了其中25%的“綠色”增長。有國外網友評論:“今天的世界比20年前更綠了。是誰促使了這一轉變?很大程度應該歸功於中國。感謝中國”。

韓正副總理去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強調,大灣區建設要遵循的重大原則之一就是“綠色發展,保護生態”。前不久公佈的大灣區規劃綱要,也把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內容。粵港澳三地在生態環保領域的合作已經有了良好基礎,前景十分廣闊。 17年前,廣東和香港就共同發布了改善珠三角空氣質量聯合聲明,開啟了我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先河;後來,粵港兩地又共同製定並實施了我國第一個跨境大氣質量管理計劃,不斷推進減排措施,為大灣區共同家園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礎;去年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建設也藉鑑了香港先進的生態管理理念和做法,踐行“生態優先”,有效避免了海洋環境污染和中華白海豚傷亡。未來,香港作為大灣區內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最高的城市,有與國際高標準相銜接的規則、先進的理念和成熟的專業經驗,在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態環境共同體、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方面一定可以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繼續助力內地脫貧致富,為國家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新作用、做出新貢獻。習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甘肅、河南、福建代表團審議時都強調脫貧攻堅問題。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信心不動搖、咬定目標不放鬆、整治問題不手軟、落實責任不鬆勁、轉變作風不懈怠”,發出了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總攻號角。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讓7億多農村人口擺脫貧困。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開展精準脫貧,過去6年間累計減貧8200多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在此過程中,香港同胞一直是主動有為的參與者、貢獻者。 比如,香港同胞長期通過教育、醫療等方式支持內地脫貧脫困。我們大家都很敬重的田家炳先生,累計向內地捐助了各級各類學校320所、鄉村學校圖書室1800餘間以及其他文娛民生項目200多宗,晚年為繼續慈善事業甚至賣掉自己多年居住的別墅,租住公寓,非常感人;方黃吉雯女士發起成立的“健康快車”公益項目,已累計幫助內地20萬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再比如,去年兩會上,一些港區代表委員和工商界人士傳承了這種光榮傳統,主動籌組“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募集資金近8000萬港元,對口幫扶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為脫貧攻堅貢獻了新的力量。習總書記去年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訪問團時就飽含深情地說到,“廣大港澳同胞到內地投資興業,不只是因為看到了商機,而且是希望看到內地擺脫貧困、國家日益富強。大家無償捐助內地的教科文衛體和扶貧濟困等公益事業,不只是為了行善積德,而且是基於與內地人民的同胞之情”。對於這些重要貢獻,“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當前,祖國內地距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剩下2年時間,而香港自身也面臨著改善民生的現實需要。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七一”視察香港時特別強調“要以人為本、紓困解難,著力解決市民關注的經濟民生方面的突出問題”。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帶領新一屆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將政府經常開支的60%投放於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社會福利開支也比6年前大幅增加了86%,彰顯了竭力改善民生的決心和行動。去年《施政報告》在醫療、養老、住房、扶貧等方面都提到了許多改善民生的具體舉措,切實回應了香港社會關切。我們大家一定會繼續堅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積極作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港市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共同發展、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需要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國人繼續發奮努力,繼續發揚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精神,為內地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香港民生進一步改善、實現共擔共享繼續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創新創業創造的重要指示,為創新創業創造營造更好環境和社會氛圍。習總書記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實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為中小企業、年輕人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為高技術企業成長建立加速機制”。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錶明國家以創新創業創造為動力、進一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經過多年發展,我們國家已在創新創業創造各個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引發世界廣泛關注。日本經濟新聞曾以“1天有16000家公司創業,數據看中國IT界魄力”為題,對中國的創新創業成就做了報導;韓聯社也刊文稱,中國每年在創新研發方面的投入是韓國的5倍。特別是去年以來大家高度關注的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我們國家無論是核心技術、頂層佈局、硬件設施、投入能力還是市場規模均佔據明顯優勢,“引領者”地位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前不久上海虹橋火車站等一批5G網絡建設項目已經正式啟動,中國無疑將成為全球最早實現5G商用的國家之一。佔據5G這個技術制高點,必將為我們國家在物聯網、人工智能、智慧家庭等新興產業和領域的發展打開更大空間,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供新的強勁動力。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時間,有個別國家從另一個角度為華為的5G技術做了全世界最大的“廣告”,我和我的很多朋友都改用了華為手機,都為民族科技領先世界感到驕傲和自豪。

在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新征程中,香港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只要為創新創業創造營造好的環境,有效破解影響創新創業創造的突出問題,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與氛圍,香港一定會在這方面有更大作為,加快建成國際創科中心。我們應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台、多搭梯,幫助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於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的指示,更多關心、重視和支持青年創新創業創造,讓他們成為引領香港未來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國家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香港青年發展搭台搭梯。就在前幾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佈,將於今年首次面向港澳8所大學科學技術人員試點開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就是搭台搭梯的有力舉措。

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繼續在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香港自身更好發展,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貢獻力量。習總書記在福建代表團指出要“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上作出示範”“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這與十九大報告“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表述內涵一致,一脈相承。 2010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這類似於內地與港澳地區的CEPA,是單獨關稅區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也是在“一國”框架下作出的特殊安排。 2018年國家又出台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推出了31條具體措施。這次兩會習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有關方面一定還會陸續出台許多利好配套政策,必將進一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走實走遠,擴大台企台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實現兩岸互惠互利、共同繁榮共同發展。香港作為“一國兩制”實踐的“先行者、示範區”,進一步深化與內地的互利合作和融合發展,必將更加充分展示“一國兩制”的優越性,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三、政府工作報告聚焦高質量發展,對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政策取向和重點領域作出全面精準部署,為香港發展釋放出眾多“改革紅利”和“政策紅利”

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系統總結了我國在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重大進展,提出了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主要任務,圍繞新一輪改革開放作出了一系列具體工作部署。這份沉甸甸的報告,贏得了全場58次掌聲,贏得了出席會議的2948名代表中2945人的讚成票,只有3人棄權,以“零反對”結果獲得通過。當表決結果顯示在人民大會堂現場的屏幕時,全場掌聲經久不息。掌聲就是心聲,反映了代表們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國家發展邁向新征程充滿信心。我們港區代表和全體代表一樣,都對自己為國家投下的神聖一票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對政府工作報告內容感到鼓舞,這也是我們香港代表團成員共同的強烈感受。

報告全文共分三個部分,一萬九千多字。第一部分是2018年工作回顧,第二部分提出了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第三部分明確了2019年的工作任務。

報告首先實事求是、客觀準確地總結了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李克強總理在兩會結束時的記者會上開誠佈公指出,中國經濟面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確實遇到了新的下行壓力”。在這種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國內兩難多難問題增多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圓滿完成了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經濟方面,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總量突破90萬億元,以接近30%的貢獻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和動力源;貨物進出口總額超過30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1383億美元、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日均新設企業超過1.8萬戶、再創新高;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 民生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的較低水平;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障網又有了新的亮點,17種抗癌藥大幅降價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環境方面,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1%;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雙下降;污染防治得到加強,細顆粒物(PM2.5)濃度持續下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等等。這份來之不易的靚麗“成績單”,不僅反映出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在風險挑戰中展現出強大韌性、呈現出長期向好的良好態勢,更有力印證了政府工作報告的深刻結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有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勇氣、智慧和力量,中國的發展沒有過不去的坎。”

對今年的工作,報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出了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主要任務,對重點領域工作作出了精準部署。強調要聚焦高質量發展,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突出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同時對老百姓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做出了一系列“硬承諾”。據統計,這份不到2萬字的報告中一共出現了109次“改革”,創下歷年新高,有評論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稱之為“改革承諾書”。這份亮點多、看點多的“改革承諾書”,除了重申中央政府對港澳的大政方針、多處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直接涉及香港的內容,還蘊藏著許多為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的“改革紅利”和“政策紅利”,可以說通篇都和香港繁榮穩定息息相關,蘊含著香港發展的巨大機遇。就像林鄭月娥行政長官所說的那樣,這次全國兩會與香港的關係前所未有地密切。這裡我舉幾個方面的例子:

比如,在宏觀財稅金融政策方面,報告在第三部分第一條“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中,提出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措施,要實行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並舉,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負擔,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低至13%;降低企業社保負擔,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至16%;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要增長30%以上;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等等。這些財稅金融政策措施力度前所未有,讓企業看得見、摸得著,釋放出以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的強烈信號,為內地港資企業發展和香港同胞赴內地投資興業、創新創業創造帶來許多實實在在的利好。改革開放40年來,內地累計批准港資項目近45萬個,國家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內地港資企業將是其中的直接受益者。而且中央已經明確,4月1日就要減增值稅,5月1日就要降社保費率,政策效率很高,大家很快就能感受到。

又比如,在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創新發展方面,報告在第三部分第二條“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和第三部分第三條“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中,提出要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縮減市場准入負面清單;推行網上審批和服務,加快實行一網通辦、異地可辦,使更多事項不見面辦理,確需到現場辦的要“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最多跑一次”;要以改革推動降低涉企收費,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10%,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今年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15%,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健全知識產權侵權處罰性賠償制度等等。這些政策措施有利於企業和個人創新創業創造,對港資企業到內地投資發展、對香港同胞尤其是青年朋友到內地創新創業創造帶來了便利和機遇。

又比如,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報告在第三部分第七條“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中,提出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培育一批專業化環保骨幹企業,並推出了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這將有助於香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建設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提升功能、豐富內涵。目前內地市場是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之一,而香港是國際著名的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香港通過匹配內地與國際的綠色投融資需求,開拓綠色融資市場,在促進自身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同時,幫助內地企業籌集資金,促進內地經濟轉型發展。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走實走深,香港還可依托完善的法律制度、成熟的資本市場、優質的專業服務以及穩健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將綠色金融的服務對像從內地延伸至“一帶一路”乃至更大範圍,為國際發行人提供綠色資金、綠色項目合規審查及認證等服務,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再比如,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報告在第三部分第九條“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中,提出“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辦好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等。這些政策指引為香港更好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廣闊舞台。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深入,香港在籌融資、再保險、專業服務、營商環境、全球市場網絡、國際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將更加突出,通過和內地企業“拼船出海”共建“一帶一路”,香港必將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座各位都是香港社會各界的精英翹楚和代表人士,一定可以在認真研讀、仔細研究政府工作報告的過程中感受感悟到更多的“改革紅利”和“政策紅利”,發現更多的“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的結合點。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始終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就一定能牢牢把握機遇、找准商機,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香港自身更好的發展,與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四、制定外商投資法和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推動形成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為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外商投資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這次兩會的熱點議題,也是香港社會最為關切的兩大熱點議題。藉此機會,我想就這兩個議題與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和體會。

首先談談外商投資法。

制定外商投資法,是中央政府推進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適應新形勢新發展、在系統總結改革開放40年經驗基礎上推動我們國家繼續創造新的更大奇蹟的重要戰略舉措,對更好吸引、促進和保護外商投資具有深遠意義。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要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製度型開放轉變。全方位開放的最高層次就是製度型開放。隨著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土地、能源等成本持續上升,以及國際經貿格局深刻調整,國際經貿規則博弈加劇,僅僅依靠優惠政策吸引外資等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已不能滿足新時代新發展的要求,只有進一步推進以法律規則為核心的製度型開放,消除經濟運行中的製度障礙,才能真正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第五個現代化”,才能真正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強起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外商投資法對外商投資中國作出一系列重要製度創新,使我國外資管理體制與國際通行規則和慣例進一步接軌,是我國對外開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製度型開放轉變的重要標誌,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隨著以外商投資法為代表的相關法律法規的製定和實施,中國投資環境的開放度、公開度和透明度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我國對外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空間將更為廣闊。

外商投資法必將為香港提供巨大的“制度紅利”“開放紅利”。大家知道,在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中,國家對港資參照外商投資進行保護和管理,“外資三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成為保障港商在內地投資的重要依據。大批香港同胞赴內地投資興業,在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分享到祖國內地發展奇蹟的紅利,促進了自身財富的積累,成就了香港轉型發展的香江傳奇。隨著外商投資法的頒布實施,香港同胞在內地的投資和利益將得到更加堅實和完善的法治保障。李克強總理在會見中外記者時明確指出:“港澳台投資是可以參照、或者比照適用剛剛通過的外商投資法,而且我們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一些制度安排和實際做法還要繼續沿用,(新的外商投資法)不僅不會影響,而且會有利於吸引港澳台的投資。國務院在製定有關法規或者有關政策性文件的過程中,會認真聽取港澳台同胞的意見,切實保護好他們的合法權益,也歡迎有更多的港澳台投資。”這意味著,香港投資將在參照新的外商投資法進行管理的同時,還將疊加CEPA等單獨適用於香港的特殊安排等多重利好,使港資始終享有內地對外開放的“最優級待遇”。

我再談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中央有關部委為大灣區發展“量身定制”了系列政策措施,粵港澳三地都成立了推進大灣區建設的工作機制,社會各界對最近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反響熱烈、普遍好評,對大灣區發展前景充滿期待,大灣區建設開局良好。但是,也有個別媒體和人士在談到大灣區規劃建設時,認為香港是“被規劃”和“模糊、弱化了‘一國兩制’”,這種說法是罔顧事實、不負責任的。

從中央的考量看,中央對大灣區建設講得最突出、最多的就是要堅持“一國兩制”。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去年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訪問團時強調,“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要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框架內,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通”;韓正副總理作為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在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強調,“推進大灣區建設,必須在’一國兩制’框架內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要“為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何立峰、副主任林念修在宣講大灣區政策時,也都把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作為大灣區建設必須緊緊把握的第一條原則;中央有關部門在大灣區規劃制定過程中,更是多次聽取特區政府關大灣區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從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指示,到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再到中央有關部委負責人的公開宣講,所有這一切都充分錶明,大灣區建設不是模糊、弱化“一國兩制”,而是豐富和發展了“一國兩制”實踐,有利於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從香港自身看,在大灣區規劃的形成和實施過程中,香港的“主場”色彩和“主角”地位都十分突出和清晰。大灣區規劃綱要明確將香港列為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首位,共提及四大中心城市272次,其中港澳192次,香港就佔了102次。今年是大灣區規劃綱要實施的元年,前不久由粵港澳三地和國家發改委聯合舉行的大灣區規劃綱要宣講會,由香港牽頭承辦,開會地點放在香港,三地政府首長、中央部委負責人齊集香港,香港各界更是踴躍報名參加會議,大家一看就明白,香港在大灣區建設中的地位和角色是何等的重要!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在大灣區規劃綱要宣講會上說得很清楚,大灣區規劃綱要在起草過程中廣泛吸納了香港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向中央提出的意見建議幾乎全部被採納,特區政府也自始至終全面參與了綱要的製定,她作為特區最高行政首長,是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成員,並在有關會議上提出意見。可以說,香港是規劃的參與者、制定者和實施者,香港同胞是規劃的共建者、分享者和助力者,香港不是“被規劃”,而是一直“被重視”“被關懷”。

從開局情況看,大灣區建設得到三地社會的廣泛認同和積極參與 。 3月1日,韓正副總理在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用了“三個前所未有”來概括大灣區建設的良好態勢,強調“中央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三地的參與熱情前所未有、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前所未有”。就香港而言,林鄭月娥行政長官高度重視大灣區工作,帶領特區政府積極履行主體責任,親自主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並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施政報告》和最新公佈的《財政預算案》也配備了相應資源對接大灣區建設。香港各界更是紛紛“搶灘”大灣區。不少香港朋友組團赴大灣區專題考察調研,像立法會的30多位議員去年就專門到大灣區進行了考察走訪。還有很多朋友加大投資和項目佈局,成立大灣區合作組織,像大家熟悉的“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大灣區專業知識人士聯盟”、“大灣區青年行動聯盟”等合作組織,已經正式開展運作。可以說,香港作為“主場”“主角”,主動聚焦、主動對接、主動參與大灣區建設,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主流共識和行動。許多民調結果都顯示,支持大灣區建設的佔比80%以上,體現了社會的普遍期待。因此,千萬不能“為反對而反對”,如果有人把頭埋在沙堆裡、不尊重民意,最終會被潮流所淘汰。

隨著大灣區規劃綱要公佈實施,目前大灣區建設已進入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新階段,規劃藍圖正在轉化為香港明天會更好的“施工圖”。大灣區規劃綱要發布後,韓正副總理要求粵港澳三地發揮優勢,抓緊把規劃綱要描繪的藍圖轉化為工作的施工圖。大灣區規劃綱要在賦予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新內涵、新功能的同時,還進一步把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大灣區建設的重中之重,描繪了香港“ 3+1”國際中心的新格局。正如林鄭月娥行政長官所說,香港擁有雄厚科研實力、世界級大學、國際化及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製度等優勢,可以擔當大灣區內創科先鋒的角色,未來將積極構建“香港—深圳”這個創新極點,在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方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香港著名經濟學家劉遵義教授形像地將港深合作比喻為“矽谷與華爾街集於一身”。目前,中央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政策措施接連出台,一些長期困擾兩地科技創新合作的政策障礙已取得重要突破。去年4月,香港1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及6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就已收到中央財政首批助港科研資金2200萬元。我們可以預期,未來隨著大灣區建設的全面鋪開和深入推進,中央將繼續積極回應港澳社會的訴求,在支持港澳科技創新發展、為港澳居民提供更優惠的稅收政策、鼓勵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就業創業、促進灣區內生產要素高效流動、推進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等方面,逐步出台更多實用管用的政策措施。隨著大灣區建設不斷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機制規則“軟聯通”,“灣區經濟”內在聚合力帶來的將不僅是簡單的加法、而是將產生乘數、乘方的倍增效應。只要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灣區建設要“大膽闖、大膽試”的指示精神,以主場意識、主角擔當、主動作為,一件事一件事地向前推進,香港就一定能在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進程中突破經濟社會發展瓶頸,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增添新的發展動能,就一定能為香港民生改善提供更多福祉、為香港青年發展提供更大舞台,讓大灣區真正成為“兩個建設好”的示範平台。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當前,“中國號”巨輪正乘風破浪、高歌前行。前年“七一”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香港時特別肯定了“愛國愛港、自強不息、拼搏向上、靈活應變”的香港精神,大家至今還記憶猶新。只要我們繼續弘揚這種精神,堅定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仰、堅定對實現“兩個建設好”的信念、堅定對戰勝前進道路上風險挑戰的信心,就一定能在“融入發展創新、同心同向同行”中匯聚起磅礴偉力,中國發展一定能創造讓世界更加矚目的新的更大奇蹟,香港一定能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書寫新的繁榮傳奇!